丁烈云院士:把握新發展機遇 智能技術重塑建筑未來
發布日期:2023-03-20 來源: 綠色智慧建造(廣聯達融媒體中心、營銷服管理中心) 閱讀: 45
“數字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繼續縱深演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已成為產業發展不可逆的必然選擇。這一選擇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未來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站在時代潮頭,預見發展大勢,我們能否把握難得的時代機遇與政策紅利,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從管理到技術,清醒地發出時代先聲,在迷霧重重的十字路口,為行業發展及企業轉型提供指引。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烈云教授深度觀點《把握新發展機遇 智能技術重塑建筑未來》。
我國正在加快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筑業要把握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發展智能建造”,這為我國全面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廣大建筑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發展新機遇。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工業化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創新模式,通過系統融合大數據分析、智能算法、知識自動化等技術,實現知識驅動的工程全生命周期建造活動。
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建筑產業帶來的深刻變革,強調建筑業應通過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方式增強產業競爭力,提升工程產品品質和安全水平。2013年7月,英國政府發布了《建造2025》(Construction2025)文件。該文件提出,到 2025年,將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33%,進度加快50%,溫室氣體排放減少50%,建造出口增加50%。
圍繞這一戰略,英國制定了建筑業數字化創新發展路線圖,提出將業務流程、結構化數據以及預測性人工智能進行集成,實現智慧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2015年,德國聯邦交通與數字基礎設施部發布了《數字化設計與建造發展路線圖》,對數字設計、施工和運營的變革路徑進行了描述,目的是在德國聯邦交通與數字基礎設施部的所轄領域逐步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持續提高工程設計精確度和成本確定性,不斷優化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績效。
二、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需做好四項關鍵任務
當前,推動智能建造發展,搶占技術競爭制高點,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需要完成好四項關鍵任務。
一是工程軟件“補短板”。面向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加快制定工程軟件標準體系,提升三維圖形引擎的自主可控水平,打造以自主可控BIM軟件為核心的全產業鏈一體化軟件生態。
二是工程物聯網“顯特色”。突破全要素感知柔性自適應組網、多模態異構數據智能融合等技術,強化工程物聯網的應用價值。
三是工程機械“促升級”。建立健全智能化工程機械標準體系,打破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技術的壁壘,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創新多樣化綜合服務模式。
四是工程大數據“強優勢”。創新數據采集、儲存和挖掘等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完整的工程大數據產業體系,增強大數據應用和服務能力,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催生建造服務新業態。
三、牢牢把握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的歷史機遇
2022 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征集遴選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通知》(建辦市函〔2022〕189 號)發布,決定征集遴選部分城市開展智能建造試點,為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這是建筑業面向“產業數字化”戰略需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精神及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部署的具體舉措。廣大建筑業企業,尤其是試點城市的建筑業企業,要充分把握發展智能建造的機遇,全面推動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特別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充分理解“數據驅動”是智能建造的根本特征。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智能建造最顯著的特征就是突出“數據”的作用。基于模型的數字設計、智能化生產和裝配、智慧運維等都離不開數據,“數據驅動”將貫穿智能建造的全過程。
二是要以價值為導向,實現提質增效。智能建造是工程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但不是簡單的技術革新,需要從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高度,準確把握試點工作目標和要求,充分認識智能建造的內涵。
不片面追求某些方面的技術先進性,而是更加注重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的提升。在推行智能建造過程中要堅持以價值為導向,有效解決工程建設面臨的實際問題,避免簡單地堆砌信息技術。
三是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建筑業企業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在推進智能建造過程中要合理規劃,因地制宜,形成自身的特色。
在實施過程中,應當堅持結合企業自身特色和優勢選準突破口,合理配置資源,注重“以點帶面”,充分挖掘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效益,實現數字化轉型。
轉載自《綠色智慧建造》